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范语晨
北京的春天,总是与电影有关。
郎园Station中央车站,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上,饺子导演手绘的150多幅海报让参观者大饱眼福;雁栖湖畔,那英献唱《渔光曲》、一众影星在红毯上复现《马路天使》《罗马假日》等银幕造型,带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重温影史经典;多场电影大师班、主题论坛以及300余部“北京展映”影片,令影迷们沉醉于一次次关于光影的思想与情感共振……
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如约而至。过去的一周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影人在北京的春意里相聚,致敬电影艺术走过的百年时光,探讨电影创作的当下与未来,传递“新质光影,美美与共”的电影理想。
而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近几年的北影节,女性视角与女性故事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正在通过更丰富的银幕叙事被看见和讲述。今年的北影节期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了各大活动与展映现场,聚焦本届电影节中放映的女性影片,探寻光影相册里女性的生命印迹。
光影里的女性足迹,走过百年
影像是时代记忆的载体。从1905年到2025年,中国电影已走过两个甲子的岁月。而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电影在中国的诞生与成长,恰恰与妇女解放浪潮的发端同步。因此,在本届北影节“北京展映”的特别策划“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史长卷里女性从暗夜走向新生的足迹。
当影院灯光熄灭,银幕亮起,无声的黑白画面将观众瞬间带回20世纪的默片时代——由吴永刚执导、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神女》讲述了旧上海一位女性阮嫂为了生存、为了抚养儿子而出卖身体的悲剧故事。当阮嫂无数次想要跳出火海、另寻出路时,厄运便再度降临。最终,阮嫂愤而杀死骗取她钱财的流氓,自己也锒铛入狱。作为最早关注、反映旧社会女性被压迫处境的影片之一,《神女》以极具张力的叙事和精妙的构图,被誉为中国默片电影的巅峰之作。2025年,在阮玲玉逝世9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完成本片全新4K修复,并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完成世界首映。本届北影节的放映则是4K修复版本的亚洲首映。银幕上,阮玲玉悲愤的眼神、绝望的泪水和儿子小宝乖巧的笑脸,在高清画质的呈现中更加刺痛着观众的内心。
如实书写黑暗,亦善于察觉微光。或许,当观众在放映现场看到《劳工之爱情》这部上映于20世纪20年代的喜剧电影时,会如此感慨第一代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初心。《劳工之爱情》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执导,在欢笑中蕴含讽刺,在讽刺中呈现觉醒——郑木匠与祝小姐两人相爱,遭遇祝小姐父亲祝郎中的反对,而他们最终用智慧捍卫了爱情。影片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挑战了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观,讽刺与批判将女儿视为私有财产的父权压迫。银幕上,郑木匠公开向祝小姐求婚的场景,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当前卫的一幕。放映现场的观众不由得会心一笑,为那逗趣的桥段,更为祝小姐追逐自由之爱的勇气。
时光迈入20世纪80年代,当女性已经撑起了“半边天”,她们的内心又将在时代激荡中产生怎样的波澜?女导演黄蜀芹的代表作《人·鬼·情》以敏锐的性别意识,书写了戏曲演员秋芸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代的成长之路,试图表达新旧观念的交织间,女性自我认同的困境。尽管距影片首映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但其中对性别议题的思考在今天的观众看来,依然能够引起深切的共鸣——秋芸扮演男角而获得成功在电影中暗含着一种隐喻,即女性依然需要借助男性才能获得认可;而秋芸在改革开放后重返舞台大放异彩时,丈夫却并不支持她,反映出传统观念与性别分工对现代女性的束缚。光影之间,女性走向独立与自洽的心路虽有荆棘,但终将通往前方。
多元而有力的女性之声,汇聚此刻
近年来,女性议题在电影创作领域的火热已成为全球现象,银幕上的女性表达更为深广、多元和有力。“女性之声”单元作为“北京展映”的常设单元,已经陪伴影迷们走过了六年。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者继续在“女性之声”中,传递他们对女性情感、力量与命运的思考。不同时空中她们的故事,汇聚此刻。
在女性之声里,我们读出绝境中永不言弃的抗争。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巴西影片《我仍在此》,将镜头对准了历史洪流中一位普通女性的坚韧生命。20世纪70年代巴西戒严时期,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中,丈夫突然被秘密警察带走,从此杳无音信,官方拒绝任何回应。妻子一边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四处打探丈夫的下落,一边努力维持生计、养活五个孩子。影片前半部分的家庭生活越是完满,后半部分女主角尤妮丝漫长的抗争就越是令人心酸。但,心酸之中,我们不禁油然而生对女性生命力量的惊叹,尤妮丝不仅带着五个孩子顽强地生存下来,甚至进入大学学习,成长为一名为人权发声的教授。25年后,她终于等来了丈夫的死亡证明,等来了迟来的公道。银幕上,当尤妮丝面对记者采访时欣然向镜头展示那份等了25年的文件时,她捍卫与重建的,不只有正义与家庭,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
在女性之声里,我们读出面对生命衰老的平和与勇敢。当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位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烤面包片经常被她遗忘在沥水架上,以及对眼前的至亲浑然不识时,《熟悉的触感》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当身体衰老、记忆褪色,女性该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这部聚焦老年女性生活的电影是美国导演萨拉·弗里德兰的处女作,在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斩获了最佳导演与最佳女演员奖。温柔、细腻又克制的镜头语言下,我们看到了女主角露丝入住养老院之后,始终试图掌控自己生命的努力——做认知测试时她向医生讲了一段很长的食谱来证明自己记忆力仍然在线,看到食堂提供的饭菜平平,她主动进入后厨为养老院做了一次食谱升级……导演透过纪录片一般真实的叙事告诉我们,老去固然艰难,但不息的生命力足以留下我们活过的印迹,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
“女性之声”单元展映之外,本届北影节还预热、推介了即将于四月底上映的现实主义励志影片《水饺皇后》。由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臧健和女士意外滞留香港,以家传北方水饺起家,从身无分文到创立畅销水饺品牌、逆袭人生的历程。电影在本届北影节中获“北影节关注影片”,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一抹耀眼的女性光芒。
……
而属于女性的光影表达,正在一代代女性影人的接力中孕育新变——华人导演、演员陈冲,中国演员倪妮跻身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中国演员陈数分别在北影节电影大师班和表演公开课上分享她们的角色塑造与生命体验;而旨在鼓励、培养青年女性影人的第二届“新荷NEWHER”女性电影单元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女性创作者携新作而来,她们的力量如新荷初绽……
春天的光影之旅,仍在继续。期待在本届北影节,解锁更多惊喜的女性之声,亦期待,未来的每一次光影之约,都与“她”共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