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弘扬延安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李江峰 贺秋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李江峰 贺秋平

  初夏时节的杨家岭,掩映在一片翠绿的苍柏之间,静谧而肃穆。从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校园内,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琅琅书声。驻足聆听,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力量撞击心灵。

  从一所村办小学到如今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是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牵挂下,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成长起来的。

  暖心关爱点亮希望

  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原名杨家岭小学,是1974年成立的一所村办小学,起初只有一名教师和一孔土窑洞教室。后几经改造,到1994年,学校也仅有8孔窑洞、6间平房,教师10人,校舍极其简陋,师资力量依旧薄弱。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福州一家企业得知学校境况后,全体员工踊跃捐款52万元,对杨家岭小学进行了重建。感念其功,学校更名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福州的爱心,点亮了希望,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2008年,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爷爷来到陕西汉中指导抗震救灾、慰问灾区群众,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他,详细汇报了日常学习生活和向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的情况。10天后的5月31日,正值“六一”儿童节前夕,孩子们惊喜地收到了习爷爷的回信,暖心勉励他们发扬延安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逐字逐句,一遍又一遍,孩子们把习爷爷的暖心寄语牢牢地刻在心上,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

  总书记关怀指引前进

  “习爷爷来我们学校了!”

  2015年2月14日,对于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来说终生难忘。这一天,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察看学校办学情况,并同学校师生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两次到访,两次复信,它们始终激励教师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感召着少年儿童勤奋学习,争做时代新人。

  “总书记的关心与牵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鼓舞。”校长高梅表示,学校将继续肩负使命担当,立德树人,竭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椿萱并茂,棠棣同馨。如今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干净的餐厅。课余休息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欢乐童真的笑声不时回荡在空中。

  红色课堂促进全面发展

  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是沐浴着红色文化长大的。每逢节假日或者周末,该校学生延佳萌都会和同学们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为参观者讲解。“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加入了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主要为大家讲解周恩来旧居的故事。”作为延安娃,延佳萌感到很自豪。她说,“我从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中感悟了延安精神,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革命旧址是最生动的红色课堂。为了上好红色课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将思政课与红色教育结合起来,以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访红色足迹四种形式,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入行。“我们目前已经有12个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国庆节会举行红歌大赛,每天中午都有红色故事宣讲……通过全方位培养,让红色教育和思政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高梅说。

  “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少年儿童交流时常常提及的关键词。

  近年来,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先后与福州、南京、广州、北京等地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学习、课堂示范等活动,还借助互联网,与一些学校进行实时“空中课堂”教学,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劳动也是这里孩子们的一堂“必修课”。每年四月春暖花开之际,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校园旁的劳动实践基地,种上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到了蔬菜成熟的时候,我们会摘下来送到厨房,让叔叔和阿姨做成美味的午餐,能吃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大家都很激动。”魏语萱同学不仅喜欢学校的劳动课,回家还担负起养花的重任。“我们是听着毛主席的菜园故事长大的,也要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弘扬延安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魏语萱坚定地说。

中国妇女报迎接“六一”儿童节特刊 2弘扬延安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李江峰 贺秋平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