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我们在之江校园向着首都遥望,心中涌起无数的话语,想对您诉说这一年来的成长。”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以下简称“之江小学”)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十一届感恩节活动中,六年级一班朗诵的诗歌《向习爷爷报告》(以下简称“诗歌”)把何榕鑫、蒋馨的思绪拉回到了一年前,也勾起了她们对这一年来每个成长瞬间的回忆。
每年的5月17日是之江小学的感恩日,这个日子源于21年前新校舍的培土奠基之日。
之江小学前身是山区半山腰的破旧小学。1996年,浙江对口帮扶四川广元、南充12个贫困县区,2004年,该校迁建纳入帮扶项目。同年5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团为新校奠基,因“之江”是钱塘江别称,学校为铭记浙江援建定名“之江小学”。
21年来,每一年感恩日,之江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写一封感恩信,感恩家人、感恩老师、感恩浙江的“亲人”……
去年,还是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将一封感恩信寄给了曾为学校培土奠基的总书记——他们心中最敬爱的习爷爷。2024年5月30日,他们收到了习爷爷的回信。
“特别兴奋!”何榕鑫说,这一年来,她不断向身边人分享这件事。如今,六年级一班的感恩信与总书记的回信一同张贴在学校大门旁的玻璃公告栏中,总书记回信中“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叮嘱高挂在教学楼正中央。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榜样。”六年级一班朗诵道。总书记回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印在之江小学的孩子们心中,如指明灯般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鼓舞着他们在成长路上奋发向上。
收获多样成长
“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激情飞扬”“我们去了成都北京研学”……这首诗歌讲述了孩子们这一年的成长收获,何榕鑫和蒋馨回忆起来滔滔不绝。
学校翻新了图书馆,对书架书目进行分类,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角,方便孩子们随时借阅。何榕鑫自豪地说:“我已经听完了整本《红楼梦》。”蒋馨则在“啃”四大名著原版,尽管需要边读边查字典,进度较慢,但读懂时的成就感满满。
过去一年,两人在寒暑假参与了丰富的研学活动:走进四川电视台探秘节目制作,踏入电子科技大学感受科研氛围;在夏令营里,她们体验趣味活动、聆听大学生带来的科普讲堂。“这一年过得特别精彩,充实又快乐!”她们笑着说。
小安(化名)同样觉得生活充满快乐。尽管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她在学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放学后能吃到可口的晚餐,还有老师提供学习辅导。此外,一名来自校外的“爱心妈妈”常伴她左右,陪她聊天、带她逛商场,她还和“爱心妈妈”的孩子成了亲密伙伴。
嘉陵区妇联执委任雯正是之江小学“爱心妈妈”团队的一员。她介绍,在市妇联指导下,区妇联动员区妇联执委、机关妇委会主任组建了“爱心妈妈”队伍,与学校里有需求的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帮扶。
在相处中,任雯发现,隔代养育、亲子沟通陪伴缺失疏远,让孩子们习惯把心事藏在心里。于是她提议用书信收集孩子们的困惑,再按内容分类,由具备专业特长的“爱心妈妈”进行针对性帮扶。如今,蓝色的“解忧信箱”已在之江小学挂置一年多,累计收集上百个小心事,孩子们的心事也得到了纾解。
从浙江临海来之江小学支教的张伟武也有所收获。临近端午节,她收到了所带班级孩子赠送的小香囊;母亲节那天,一个平日里顽皮的学生送给了她一张手工花贺卡。而让她最有成就感的是,支教一年多来,班里的孩子都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张伟武原所在的哲商小学以阅读为办学特色,她将这一理念带到了之江小学。起初,每天午休前她都会坚持给孩子们读书,陪伴他们午休。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在午休前和课间主动阅读。“这学期有个孩子读了53本书。”张老师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在感恩节舞台上,孩子们大声朗诵、纵情歌唱,自信地舞蹈、表演,这让校长张亮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成长。张亮介绍,这一年,学校成为红色研学打卡地,孩子们化身小小解说员,不仅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更让学校的感恩教育更深地落地。
展望美好未来
“不管今后身在何方。之江情缘,此生难忘”“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这首诗歌也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和未来志向。
之江小学每层走廊都挂满了彩色宣传海报:第一层陈列国家伟人事迹,第二层讲述科技功勋故事,第三层展示国家英烈事迹,第四层则是优秀少年儿童故事。
在回信的鼓舞和这些故事的熏陶下,何榕鑫和蒋馨的未来图景逐渐清晰。蒋馨渴望前往北京亲眼观摩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何榕鑫在聆听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来学校上的公开课后,心中埋下了去哈尔滨看看的种子。这对既爱阅读又爱画画的好朋友未来都想成为设计师,但无论走到哪儿上大学,她们将来都要回到四川工作。“我们想把家乡建设得更漂亮。”她们眼中闪烁着光芒。
“课堂上,我们激情四溢,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孩子们梦想的希冀;课堂下,我们真情相融,把心里的风雨交加化为成长的晴空万里。”感恩日活动中,校长张亮与全体教师共同朗诵诗歌《成长之光》,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
在整齐的朗诵声中,张亮正谋划着新的蓝图:如何推动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让学校在感恩教育的沃土中越办越好。
一年来,学校专门升级了录播室,与对口帮扶之江小学的浙江临海哲商小学、临海小学开展线上思政课联合教研活动。“希望未来不仅能在线下,更能在线上增加交流学习的频次,并拓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让浙川对口帮扶在教育领域结出更多的硕果。”张亮说道。
“深化感恩教育,不仅要坚持‘五个一’,更要融入日常、延伸到家庭。”张亮介绍,2009年,之江小学确立“五个一”感恩教育体系:编好一本感恩教材、上好一堂感恩课、过好一次感恩日、写好一封感恩信、做好一件感恩事。多年来,学校始终以“五个一”为根基厚植感恩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将感恩教育融入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各类节日节点,形成常态化、多元化的育人格局。
未来,之江小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教育局、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感恩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融合路径,共促少年儿童“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