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需多方发力

  □ 井夫

  日前,有媒体曝光某平台“零差评造假产业链”,揭露了网络水军通过暗语接单、伪造交易、操控评价等手法制造假消费信息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成了许多消费者的一种常规购买方式。消费者在网购商品之后可享受评价权,如果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满意的,可给予“好评”,相反,也可以给予“差评”,这既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法定权利,也是消费者对商家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监督。可以说,对网购商品给予客观理性的评价,既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也能为其他消费者选购商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电商一味以追求盈利为目的,采取“零差评造假”这种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误导、欺骗消费者,不仅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也扰乱了平台评价机制。“零差评造假”既有违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网络电商平台应积极承担起严把关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好评价的审核关,切莫任凭无良电商通过“零差评造假”不法行为扰乱公平竞争的消费秩序和消费环境。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和查处的职责,一旦发现“零差评造假”不法行为,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方式,倒逼其自觉遵守行业规则。

  此外,消费者一旦遇到无良电商“零差评造假”不法行为,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学会依法维权,同时,也要自觉拒绝参与刷单,共同守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只有平台、监管和消费者形成联动,共同发力,才能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净化网购商品评价体系,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良性的网购环境。

中国妇女报权益观察 4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需多方发力 2025-07-22 2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