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海峡的阻隔,只有心灵的相通。
■ 北塔
“我注视这世界,但并不关注。”
2023年秋,我率中国诗歌代表团在欧洲访问。10月初的一个早晨,在毕加索的故乡西班牙南部海滨名城马拉加的一家酒店的大门口,我脑海里莫名浮现出这么一句话。也许是因为前一天我们去毕加索美术馆大饱眼福。毕加索一生爱猫,猫是他重要的灵感来源,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譬如《朵拉·马尔与猫》。难道是我和猫之间发生了“视界融合”?
我随口念出的这句话,被身旁的诗友徐瑞女士听到了,她感到有趣,当即便承诺为那句话画一幅猫画。她也是画家,且是当今中国台湾最擅长画猫的丹青好手。
回国后,我没有太在意这件小事。但徐瑞回到台湾后,在微信里问我最喜欢什么颜色?我回答说:“我最喜欢蓝色。”
果然,不久之后,她便创作出了一幅猫画。那是一幅布面油彩画,一只猫占据整个画面约四分之一的空间,四边留白——实际上留出的是蓝色。
底色与猫色的搭配效果是:既有质感、厚重感和层次感,又显得轻松自在。就像在说:“世界也许是沉重的、黑暗的、荒唐的,‘我’自如一片闲云。”这种色彩哲学深契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画里的猫向一侧倾斜着,它的尾巴蜷着,似乎很温顺。但,它的两只前爪几乎是直挺挺地撑着,显得很警觉。看上去,很有气势——庄严而不可犯。
它的眼珠是黄色的,平视着前方,徐瑞还在它的头顶上即画面的正上方画了四个字“坐看飞云”,这大概源自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哪怕头顶的天空中乱云飞渡乃至乌云密布,猫也不会仰视,不会惊慌——依然笃定地平视前方,似乎那些云并不存在。这是此画的高明之处,化用王维诗意却不着云迹,恰与“视而不见”的哲思相呼应。
徐瑞还请台湾篆刻家林承翰先生用大篆字体把我这句话刻成了一方印,搁于画面的左上角。我特别珍爱这方印——它象征着两岸之间剪不断的情谊。
画面右上角有徐瑞的名章,右下角则是林承翰先生用大篆字体刻的我们徐家的“图腾”。
我看到此画,激动不已,遂题诗《猫眼》:
我注视这世界
但并不关注
我不往外张望
只因我的心里有一颗星
此刻我缺乏光彩
只因夜还不够黑
我的黑
总是被我的白取代
我平素不睁开
并不表示我低眉
我一旦瞪圆
就会有猛虎出山
诗歌与绘画在此完美交融,成就了一段跨越海峡的艺术对话。
不久前,四川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徐瑞油彩画作品选——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板》,其中一共选用了20件作品,这幅猫画赫然在列,这也是两岸文友之深度交往的见证与纪念。
从马拉加的一句偶得,到两岸艺术家的心灵共鸣,毕加索带给我的灵感,冥冥中促成了这次跨越海峡的诗画奇缘。而这幅猫画所展现的,不仅是精湛的艺术造诣,更是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的生动写照。它提醒我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海峡的阻隔,只有心灵的相通。正如画中那只凝视远方的猫,我们共同守望着中华文化的星空,以诗画续写两岸交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