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盛装拍照(2025年6月8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大剧院(2024年8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 邹小林
当我流连在风景如画的陌生城市,漫步在寂静的海滨大道或碧水湖畔,凝望着如明信片般精致的城市轮廓线,欣赏着那些被灯火精心裁出的动人夜色时,心底总隐隐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静心细听,才恍然惊觉:原来那被寂静的繁华吞没的,正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是我们心底应和着城市脉搏的独特旋律。
在我的故乡哈尔滨,当盛夏骄阳慷慨地泼洒在松花江面上,斯大林公园浓密的树荫下,便自然生长出一座座流动的露天舞台。华灯初上时分,人流如潮涌起,观众三五聚拢,便自成一片音乐的天地。戴礼帽的老人独自坐在岸边长椅上,拉起手风琴,琴键在他手指下翻飞起伏,乐声美妙悠扬,一曲《喀秋莎》的旋律里,仿佛能看见白桦林在风中摇曳;一只萨克斯管在暮色里幽幽叹息,醇厚又清亮的爵士乐缓缓流淌,动人的音符裹着江风,拂过中年大叔那儒雅从容的脸庞;草坪上又出现了合唱团那抹红色的身影,指挥的手臂合着节拍有力地挥动着,像要劈开波浪,几十人的合唱齐整嘹亮,动情演绎着过往的峥嵘岁月,一曲《乌苏里船歌》唱得江水都屏息凝神,忘记了腾起层层浪花。忽见前方江畔,有女孩一袭白色长裙款款而立,怀抱一把电吉他,如江风里静放的百合花,缠绵悱恻的情歌低回萦绕,引来一群行人啧啧赞叹。更有一群兴致勃勃的歌者,将笨重的卡拉OK机搬到江堤,简陋设备前,你方唱罢我登场。那“金嗓子”一亮声,便引得掌声如潮;而那跑调跑得九曲十八弯的,反倒引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里,天赋高低早已退场,人人都是这曲乐章里不可或缺的动人音符。
若想见识这交响最美的华彩乐段,便要去中央大街。沿着面包石铺就的百年老街,来到百年建筑马迭尔宾馆,二楼阳台上,每天傍晚都上演着一场音乐盛典。自2008年启动“阳台音乐会”以来,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多国艺术家联袂献艺,巴扬、小提琴与爵士乐队交相登场,更有《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等“黑龙江之声”激情唱响。阳台上,动人的音符如碎金般洒落;街道上,人群如安静的礁石,仰头承接这音乐的瀑布。一位俄罗斯女高音出现了,她那清亮如云雀的歌声划破夜空,唱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却分明融进了松花江上的晚风。当《太阳岛上》等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无数声音情不自禁地加入低吟浅唱,让每一位聆听者邂逅这艺术与城市的共鸣。
中俄文化艺术节里,整条中央大街更是成了一条流动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之河。艺术家们如缤纷的鱼群,游弋到面包石铺就的街心,街头就成为无界的舞台,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喝彩声此起彼伏。不远处的街角,一位俄罗斯演奏者怀抱一架巨大的巴扬,流淌出《货郎》那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曲调。人群中,一位中国老者手持二胡,应和而来,《茉莉花》的旋律竟天衣无缝地缠绕着《货郎》的节拍,东方丝弦与西方簧片的音色融合,传递出超越文化的和谐韵律,连矜持的女士们也和着节奏轻轻摇摆,仿佛被琴声牵回了青春美好的回忆。
而这一切交响的指挥者,无疑是那令人神往的“哈夏”。1961年8月5日,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华彩启幕,从此开启了跨越半个多世纪、响彻中外的音乐狂欢。无数中外顶尖乐团与音乐名家,循着这盛夏的召唤奔赴而来,在松花江畔放歌。“哈夏”,早已成为镶嵌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最持久、届次最绵长的国家级音乐艺术盛典。当那些享誉世界的名团奏响殿堂之音时,真正撼动人心的,却是来自城市深处的回响,哈尔滨的普通市民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这宏大乐章中唱响属于自己的声部。
去年盛夏,早已按捺不住对音乐的热爱与冲动,我加入了社区群众合唱团。区文明实践中心慷慨提供排练场地,艺术院校的学生无偿担任指挥。我们这一群因热爱而相聚的普通市民,在无数次的排练磨合中,笨拙却执着地雕琢着每一个音符,终于叩开了“2025哈尔滨之夏·市民音乐嘉年华”演出的大门。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一侧,流光溢彩的舞台背倚着松花江搭建起来。当华灯如星河流淌,第37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市民音乐嘉年华在此盛大开启。终于轮到我们鸿雁合唱团登台了,当《我爱你中国》那熟悉的旋律如江潮般澎湃涌起,我们胸腔里奔流的,何止是优美的旋律?还有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深沉眷恋。我们是一个个平凡的生命个体,在这恢宏的时代乐章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尽情享受音乐的陪伴,感知生活的美好,怎能不令人热泪盈眶?当朴素而炽热的歌声裹挟着江风浩荡而来,观众打着节拍,动情地跟唱,仿佛整个城市的脉搏都随着这合唱在共振。
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无数动人的旋律,如同不倦的江鸥,在松花江浩荡的水波之上盘旋、萦绕、鸣响。“哈夏”音乐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节庆,它是一曲由无数市民共同谱写的磅礴交响。那些江畔的即兴演奏,纪念塔下朴拙却真挚的合唱,街头巷尾流淌的不拘一格的旋律,正是这座“音乐之都”最温暖、最真实的心跳与呼吸。当千百个平凡的嗓音汇成音乐的激流,便足以证明:最深切的艺术,并非属于高不可攀的殿堂,它早已深深扎根于街巷烟火,扎根在万千普通人的心上。
“哈夏”,这松花江畔生生不息的交响,是献给世界的哈尔滨诗篇。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音乐盛典,必将继续书写属于世界的浪漫篇章。是的,“哈夏”是世界的,也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