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苏州妇女发展报告(2025)》显示:

女性就业结构多元 家庭成员间平等互助成主流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近日,《新时代苏州妇女发展报告(2025)》发布。该报告由苏州市妇联携手东吴智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编制,围绕妇女社会地位,从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等多个维度开展抽样调查,综合运用问卷、走访等多元化方式摸排现状,最终形成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果,为苏州构建性别平等社会支持政策体系提供参考,助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调查的问卷涵盖五大模块33个问题,共回收1007份有效问卷,女性占82.0%,男性占18.0%。妇女问卷的年龄、学历与《苏州市统计年鉴(2023)》中劳动力人口、专业技术人员相关构成基本一致,确保了调研结果的代表性与可靠性。

  经济领域:就业态势平稳向好,就业结构多元优化

  报告显示,苏州妇女就业态势平稳向好。职业状态上,73.8%的女性处于在职状态,灵活就业占12.6%,自主创业占4.8%,其他状态占8.8%。整体就业形势良好。

  工作领域分布广泛,32.2%的妇女在登记注册企业工作,20.7%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组织,15.0%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职,13.2%服务于民办非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这既体现出职业结构多元化,以稳定就业为主,也凸显出妇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家庭层面:平等互助成主流,家务分工仍存差异

  调查显示,家庭成员平等互助已成主流,但家务分工时长存在差异。家务内容上,69.2%的妇女承担家庭清扫,61.6%陪伴照料孩子,约40.0%参与成年家人照料和烹饪。男性参与家务的排序为家庭清扫(77.3%)、照料孩子(48.1%)、照料成年家人(47.5%)、烹饪(38.1%)。男女双方均以清扫和照料孩子为主要家务。然而,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在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辅导孩子学习、照料孩子生活上,53.2%的男性耗时1小时以下,44.6%为1~2小时;2小时以上仅为19.6%。女性耗时随着时长增加占比不断上升,27.2%的女性承担此类事务时长为1小时以下,43.8%为1~2小时,2小时以达56.9%。可见,尽管男女双方在承担家庭事务的内容上基本一致,但长时间照料、辅导孩子仍以女性为主。

  健康维度: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受访妇女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健康行为选择上,“注重科学健康饮食”(69.0%)和“保持乐观生活态度”(67.0%)占比最高,凸显营养管理与心理调适的核心地位。“减少熬夜”(61.0%)与“增加运动”(52.0%)紧随其后,体现出妇女对作息规律与体能锻炼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如购买养生产品(31.0%)、居室消毒被动防护行为(18.0%~20.0%)占比较低,说明妇女健康投入更倾向于日常化、非物质化。总体来看,苏州市妇女健康实践呈现出“心理—饮食—作息—运动”的优先级序列。

  苏州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妇女群体高质量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引导用人单位融入性别平等理念;创新家庭服务模式,打造生育友好体系,优化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开展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关注全生命周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管理,推动健康公平。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6女性就业结构多元 家庭成员间平等互助成主流 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