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若葵
“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对建筑的认识。”
——汤姆·迪克霍夫(历史学家,《泰晤士报》建筑评论员)
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大自然里,动物们的房子可比人类的有趣多啦!最近,有一本超有意思的书,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藏满惊喜的百宝箱,里面全是动物们超乎想象的建筑秘密,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它就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建筑》。读这本书,不得不惊叹于动物界原来藏着这么多“建筑天才”!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动物建筑师的风采吧。
阅读加油站
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多布拉什切齐克是英国建筑作家、摄影师、视觉艺术家,他攻读过艺术史与建筑专业、视觉与语言表现专业,主要研究19世纪以来的建筑与城市,尤其关注生态学、城市未来、地下空间与废墟、印刷文化以及工业建筑等领域,是典型的复合型专家。
他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艺术史讲师,如今是伦敦大学巴特利建筑学院客座教师。著有《未来之城:建筑与想象》《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铁艺、装饰和建筑》《潜入野兽的腹地:探索伦敦维多利亚式下水道》《死亡之城:城市废墟与破败奇观》等书。
它告诉我们
你能想象吗?白蚁居然能建造十几米高的“摩天大楼”,这些巨大的白蚁丘由数百万个细小的泥球堆砌而成,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硬。白蚁丘不仅能遮风挡雨,其内部还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网络,像一座精心规划的城市,有通风管道,能让空气自由流通,保持舒适的温度;还有不同功能的房间,用来储存食物、养育后代,简直太神奇了!
河狸也是书中的“明星建筑师”。它们为了建造一个安全又舒适的家,会齐心协力搬运木材、石头,搭建起坚固的水坝。这个水坝不仅能阻挡水流,而且也能抬高水位,河狸把它们的巢穴入口巧妙地隐藏在水下,这样就能躲开很多天敌的追捕啦!看着河狸们忙碌又专注的样子,真让人忍不住为它们的智慧点赞。实际上,河狸的水坝工程不仅改造了生态系统,甚至启发了人类水利设施设计。
蜘蛛是大自然里的“纺织高手”,它们轻轻吐出的蛛丝能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网,每根蛛丝的角度和韧性都经过了精确计算。这些网不仅是它们捕猎的好帮手,还能在风雨中保持稳定,就像一个个精巧的艺术品挂在草丛间、树枝上。还有园丁鸟,它们为了吸引“女朋友”,会用五颜六色的花瓣、贝壳和小石子装饰自己的“婚房”,简直比人类的婚礼布置还浪漫!
燕子的巢筑在房檐下、洞穴、悬崖缝隙、岩洞或空心树中,巢的入口是一个半圆形的小孔。燕子的杯状巢都是由数以千计的泥团黏合而成的,它们将泥团与稻草混合,用唾液粘在一起,然后放在墙上露出的任何合适的物体上,例如钉子上。
书中有很多好玩的知识,也藏着一个秘密:动物们的建筑智慧,早就被人类偷偷学走啦!比如,燕巢比较开放,这种建筑方法与乡土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泥土和稻草的结合,在世界各地的传统住宅和农业建筑中随处可见。
龟是古老的生物,最近研究发现,龟壳是一种精密的防御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层次结构组成:一层柔软的角蛋白外层,保护着下面的胶原蛋白层、骨骼层。龟壳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就像汽车的保险杠一样。龟壳中软硬材料微妙的相互作用,对现代建筑启发很大。20世纪60年代末,建筑团队“飞行荒原”专门从事充气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其中许多作品的灵感就来源于此。而以长寿、稳重闻名的龟在一些区域还成为特殊的文化符号,我国西北部的永泰城始建于明朝,如今该城大部分已被废弃,但防御城墙上清晰标示的龟形平面图象征着人类建造定居点时,祈盼龟类能给人以安全感。
另外,悉尼歌剧院的屋顶灵感来自贝壳。书中,30种动物大显身手,展示了它们独特的“建房”技巧。
在人类建筑环境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动物的身影。《动物建筑》以昆虫、飞鸟、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等30种动物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动物营造空间的独特方式、其对人类建筑的启发和影响,以及仿生建筑的灵感来源。
边读边想
《动物建筑》穿梭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学、电影、摄影及艺术作品之间,带领小读者从卡夫卡《变形记》中甲虫的焦虑栖居,到斯科茨代尔《椋鸟群飞》里“椋鸟群飞的形式……瞬间悬浮在半空中”,再到亚当·库比为游隼设计的“悬崖”栖息地这些神奇的物理实体中,思考人与其他生命形态、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动物如何共享这个星球等问题。
《动物建筑》为人类创造全新的建筑形式打开了思路,通过切实可行的生态设计理念,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从而构建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未来。喜欢建筑学的小读者,未来不妨一试。